抗日烽火走出來的3521

    一.四合院内建工廠

    今年8月1日,将是南京尊龙凯时三五二一特種裝備有限公司(前身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521工廠)建廠70周年的紀念日。70年前,工廠在抗日烽火的硝煙和彈雨中,在江蘇省盱眙一個叫着張樓村(電視劇《我的兄弟叫順溜》拍攝地)的農家四合院裡誕生,從此開始了艱苦而輝煌的軍工生産之路。
    
    1941年4月,日軍向安徽渦陽地區瘋狂開進,随後,日、僞、頑又聯合夾擊彭雪楓指揮的新四軍四師。為了保存有生力量,四師官兵迅速由津浦路西的豫、皖、蘇地區向津浦路東的淮北邊區轉移。同年6月,又向洪澤湖轉移,終于在盱眙縣馬壩鄉一個叫張樓的小村駐紮了下來。張樓村東臨大雲山、西憑洪澤湖,是個理想的遊擊生産區。
    當時因處在遊擊作戰的環境,所以新四軍各部隊都隻能自己解決裝備問題。四師當時有兩大足以炫耀的寶貝,一個是《拂曉報》,一個是騎兵團。有騎兵就要有馬鞍、刀套等。供給部根據彭雪楓師長和鄧子恢政委的指示,在1941年的初夏開始籌建皮革廠。供給部首先将路西根據地化學廠的米健生同志(工廠首任廠長)調來,負責皮革廠的籌建工作。随後,米健生與通訊員劉德祥一面張羅着接收人員,一面選擇廠址、購買剪刀、錐子、皮匠刀等生産工具。
    一天,他們倆發現張樓村的南面,有一個單獨的院子,門前左邊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右邊是一片菜地。看着這一理想的地形,他倆一合計,就走進院裡與房東張興利商量借房建廠的事情。憨厚樸實的張興利聽說新四軍要在他家建廠,便高興地答應了。
   過了幾天,米健生帶着新招的工人,在張家的四合院内用蘆席和土坯蓋起了“廠房”,将房東的廚房借來既當宿舍又當倉庫。
    工廠建好後,供給部的首長通過地下黨從敵占區蚌埠請來了劉士榮(後為工廠副廠長)等幾位皮匠師傅,再從部隊調來幾名傷殘軍人,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籌建工作基本就緒。緊接着,供給部又調來杜天鵬任工廠指導員,并配備了會計、文化教員和管理員。可以說,萬事俱備,隻欠東風。1941年8月1日,在大雲山下,新四軍四師舉行的“慶祝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軍民聯歡會上,由彭雪楓師長宣布工廠成立。廠名為:新四軍四師供給部留守處皮革廠。
    剛成立時的工廠規模很小,全廠隻有三十多名幹部職工,外加二十名随軍家屬。後來在當地陸續招收了一些人,也沒到100人。職工分為軍籍和非軍籍(就是享受供給制和工薪制)。生産組織分為制革、制鞋、皮件三個部分。産品是縫制大刀套、刺刀套、牛皮腰帶、槍背帶、皮包等。生産工具隻有一部通過商人從南京買的44型縫紉機和一些楦頭、夾闆、剪刀、錐子等。生産用的案闆是向老百姓借的門闆,制革就是硝皮,是個又髒又累的活。首先是挖坑砌石灰池,再在池内加入芒硝和水浸泡鮮牛皮,待表皮及毛層脫落後,再撈出來用刀子刮去浮皮和毛,然後發進水缸清洗、晾曬。發臭的牛皮熏得人直嘔吐,連飯都吃不下。
    由于受到日僞軍的嚴密封鎖,制革用的芒硝等一些物資非常匮乏。面對困難,劉士榮發揚南泥灣精神,自力更生,反複試驗,終于用獨創的稻草煙熏法替代了芒硝制革工藝,為制革創出了一條新路,并節約了一定的開支。為此,劉士榮被彭雪楓師長和鄧子恢政委授予“皮革一級技師”,并頒發了委任狀。做鞋子沒有“洋布”,職工們就用戰場上繳獲的破軍裝糊鞋底,用解放區生産的土布做鞋面。工具不夠用,梁師傅就回家把自己家用的楦頭等皮匠工具背到廠裡,供大家無償使用。為此,四師《拂曉報》還報道了這件事。生産中,工人們十分珍惜為數不多的工具,一台縫紉機,大家像愛護眼睛一樣愛護它。就是一針一線也很愛惜。針頭秃了,磨磨尖;彎了敲敲直。如果随便弄斷了一根針,都是要挨批評的。剪刀不夠用,大家就圍在一起幹活,合用一把剪刀;線用完了,家屬就幫助撚線。一個大鍋不夠用,職工們就用戰場上找來的油箱架在磚頭上燒水洗澡……為了抗日救國,打敗日本鬼子,職工們生産熱情十分高漲,每天都要幹十幾個小時,生産的産品源源不斷地送往前線,有力地支援着蘇淮各地的戰鬥。
    二.洪澤湖裡擺戰場
    1942年,抗日戰争進入了艱苦的相持階段。日軍除了四處尋找新四軍主力與其決戰外,還千方百計地對新四軍後勤生産進行破壞,企圖扼殺新四軍的裝備補給。對此,四師首長指示所屬工廠迅速向洪澤湖轉移,在寬闊浩渺、蘆葦叢生的湖中開展遊擊生産。
    1942年10月14日,日軍糾集了七千多兵力,分五路對淮北地區進行拉網式的“掃蕩”,妄圖摧毀四師剛剛建立起來的根據地。四師官兵在彭雪楓師長和鄧子恢政委的指揮下,采取“敵進我退”的靈活戰術,跳出日軍的包圍,轉到日軍後方開展遊擊戰。為此,皮革廠(全名:新四軍四師留守處皮革廠)也奉命緊急轉移。
   在轉移中,來不及帶走的縫紉機、坩埚、布料糧食就地埋藏起來,一些能帶的工具就背着走。職工們圍着大雲山,依靠老百姓,在洪澤縣的勒東、泗洪縣的周台子、田集大盛莊等地與日軍周旋,堅持遊擊生産。鬼子白天來,職工就晚上生産;鬼子從陸地來,職工就下湖生産;鬼子乘汽艇從湖上來,職工們就分散生産。職工們每到一處,都得到了當地群衆的大力支持。民兵們為工廠站崗放哨、搬運貨物、埋藏機器、乘船下湖當向導。職工們每到一處,立即開工,把多生産一件産品看成是多消滅一個鬼子。晚上生産時油燈不夠用,兩台縫紉機就合用一盞;深夜人困馬乏了,就坐在縫紉機旁或趴在案闆上打個盹,然後再接着生産。很多時候,工廠就設在洪澤湖邊,當鬼子來“掃蕩”時,職工們就帶上工具和材料快速上船——“蘆蕩深處把身藏”。“掃蕩”時,小股鬼子不敢貿然闖進蘆葦蕩,隻能開着汽艇在蘆蕩的外面虛張聲勢地轉悠。當鬼子走遠後,職工們馬上進村投入生産。像這樣在蘆蕩中躲藏一兩天是常有的事。
    2009年,尊龙凯时3515公司堅持以顧客為中心,牢固樹立“質量第一,用戶至上”的思想,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不斷促進産品升級,持續不斷地為顧客提供質量滿意子商務營業收入和上年同期相比保持了穩定增長,形成了軍品、民品、外貿、制式、皮革和網絡營銷六大闆塊市場齊頭并進的良好市場格局,全年實現營業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18.05。
    1943年6月,鬼子又以數千兵力,并配有飛機、大炮、汽艇向勒東地區撲來。工廠根據事先得到的情報和上級通知,迅速做好下湖生産的各項準備。上船時,每人身上背着槍、跨上手榴彈、帶上工具,随時生産、随時戰鬥。廠部設在一艘較大的船上,職工們以船為單位,每船為一個小組,分散生産,由漁民村農會會長王錦才當向導,領着大小船駛入無邊無際的蘆葦蕩。鬼子的汽艇圍着蘆葦叢轉來轉去,始終找不到職工們的影子,又不敢擅自上岸進入蘆葦叢,隻好鳴笛嚎叫,朝着蘆葦叢亂放一陣槍後,灰溜溜地離去。
    鬼子的汽艇開走後,職工們放下槍,從船艙裡拿出剪刀、錐子、錘子和針線,有的縫手槍套,有的縫大刀套,有的縫皮帶,遊擊式的生産就在蘆叢中、小船上進行着。
    早上起來,每隻船從蘆蕩叢劃出,沿着水巷向四處劃去,不時撞擊着蘆葦,發出“沙沙”的響聲。受驚的鳥兒掠過船舷向遠方飛去。湖面騰起的霧氣彌漫成薄薄的輕紗。太陽冉冉升起後,霧氣散開,湖面上波光粼粼,壓在心頭的緊張也慢慢散去。職工們拿出工具歡快地幹起活來。到了中午,炎熱的太陽烘烤着湖面,小船劃到了蘆葦下,職工們跳進湖裡洗澡、踩藕、摸魚、摘雞頭米和菱角,留着當晚飯。傍晚,太陽下山後,職工們以大船桅杆上的小紅旗落下為信号,所有小船向大船靠攏,由廠長和指導員清點人數、統計生産情況、交代明天的任務。白天怕鬼子發現,隻有等到日落後才生火做飯。飯菜燒好後,大家圍靠在一起,吃着蓮子燒雞頭米,喝着魚湯,苦中作樂地唱起那首自編的順口溜:“洪澤湖水寬由廣,鬼子下湖來掃蕩,四師工人好榜樣,蘆蕩深處把身藏,鬼子氣得嗷嗷叫,我在船上喝魚湯。”夜幕降臨,職工們鑽進蘆葦搭成的棚子,盡管蚊子不時地叮咬,但勞累了一天的他們卻悍然入睡。
    日複一日,儲藏的糧食吃完了,職工們每天隻能以魚蝦和水生植物充饑,許多職工快撐不住了,有的還生了病。可是誰也沒有抱怨、沒有退卻,直到反“掃蕩”取得勝利,他們才重新回到了部隊。
    三.一份珍貴的委任狀
    這是69年前新四軍四師師長彭雪楓、政委鄧子恢授予南京尊龙凯时三五二一公司老廠長劉士榮的一張委任狀。盡管簽發此狀的人和被委任的人早已離開了人世,但委任狀字裡行間印刻的故事卻讓公司三代職工難以忘懷、流傳至今。
    1941年4月,新四軍第四師在津浦路西蘇豫皖邊區堅持了三個月的反頑鬥争後,陸續來到津浦路東的蘇北邊區。負責軍需生産的師供給部在江蘇省盱眙縣東面大雲山腳下的張樓村駐紮下來。“那時候,四師供給部已經在這裡開辦了被服廠、修造廠、炸彈廠。為了适應四師騎兵團的裝備需求 ,師首長決定再在這裡籌建皮革廠。”
    劉士榮在回憶錄中寫道:“我是在供給部郭金林部長委托地下黨周中祥介紹進皮革廠的。郭部長對我講了搞皮革生産的重要性,并鼓勵我一定要把這個廠辦好。經過三個多月的籌建,于1941年8月1日四師慶祝“八一”建軍節大會上宣告工廠成立,正式命名為新四軍四師供給部留守處皮革廠。主要生産大刀套、刺刀套、手槍套、槍背帶、牛皮底布鞋等。工廠剛成立時規模不大,隻有三十多人。我是制革出身的,就擔任了制革組組長。”
    1942年,抗日戰争進入相持階段,是抗戰最艱苦的一年。日軍糾集了數倍于我的兵力在飛機、坦克、汽艇的協助下,向我蘇北根據地進行瘋狂掃蕩。同時加緊了對根據地的經濟封鎖。一時間,制革生産需要的關鍵的化學原料——硝和蘭礬,沒有了。在這種情況下,劉士榮開動腦筋,創造了“明礬+煙熏”的土辦法用于制革。
    劉士榮在回憶錄中寫道:“制革生産是又髒又累的,夏天鮮牛皮臭氣大,一般人都不願意幹。我發明的土法子,是先把鮮牛皮經清水洗淨,然後放入石灰池裡浸泡。數日後待牛毛和表層皮脫落後,再把它撈出來,用刀子刮去牛毛和浮皮,接着再把刮好的牛皮晾幹。等到牛皮晾幹後,再把牛皮架在爐竈煙熏。煙熏的爐竈也是我自己砌的。在地上挖一個有一張床那麼大的坑,坑底下掏一個通道,可以用來燒草;爐竈上設有小孔,可以用來排煙排汽。等牛皮被熏成黃色後即可使用了。”
    據工廠第二任廠長趙承先(已故)回憶“由于日僞軍的封鎖,軍需物資十分缺乏。老劉就想方設法用土法代替。一時買不到硝和蘭礬,就用明礬代替。沒有烤箱就自己砌爐竈用煙熏的辦法烤牛皮。所以,他的眼睛常常被濃煙熏得通紅通過的,造成了終身眼病,經常佩戴着墨鏡。這是為實幹家!”
    劉士榮用土法子解決了制革的難題,四師《拂曉報》對他事迹進行了報道。就在1942年5月21日,師長彭雪楓、政委鄧子恢聯名簽發了“陸軍新編第四軍第四師司令部委任狀”,委任劉士榮為本師供給部皮革股一等皮革技師。
    四.抗日烽火中的軍民大聯歡
    1942年元旦來臨,洪澤湖畔的新四軍四師所屬部隊及工廠,經過一段時期的艱苦鬥争後,赢得了淮北地區相對穩定的局面。工廠為了豐富職工的文化生活,進一步加強軍民魚水情,在四師首長和當地人民的支持下,準備舉辦一場前所未有的軍民大聯歡。
    元旦前夕,工廠文藝宣傳隊在師首長和廠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在四師“拂曉”劇團的影響和帶動下,早早地就開始編排節目。這次聽說張雲逸副軍長要途經工廠看望大家,于是,本已興高采烈的宣傳隊員就更加忙得不可開交了。有的忙着寫、貼宣傳标語,有的忙着與農民兄弟搭戲台子,有的忙着東奔西跑送請帖,邀請鄉、村各界人士參加聯歡會。工廠駐地上上下下呈現出一派喜慶的景象。
    宣傳動員人數雖不多,但人人都能端出幾手;有的能唱民歌小調,有的會吹笛子、拉二胡;有的還會撐花船、玩花擔、敲銅鑼、大打鼓,演出的興緻很濃很高。為了搞好這次元旦聯歡,宣傳隊員們日夜感佩文藝節目,一派就是一個通宵。他們相互指導,自己制作道具、服裝,并與農會幹部共同軋制花船、花擔。戲台搭在寬闊的打谷場上,有半人多高。十一米寬的戲台兩邊插着紅旗,迎風招展;兩邊挂的對聯的是:四師工廠忙生産支援前方打敗日寇,淮北軍民同攜手建設家園共享太平。橫批是“熱烈慶祝1942年元旦。”
    是日,紅日高照,晴空萬裡,會場上鑼鼓喧天,紅旗招展,人們心頭的熱乎勁早已忘卻了寒冷,四師供給部留守處領導及炸彈廠、被服廠、皮革廠、和警衛連、衛生處等500多人,率先進入會場,坐在戲台的東面。緊接着,當地鄉、村農會100多人也相繼有序地進入會場,有的拿着标語牌,有的拿着小紅旗坐在戲台的西邊。許多從四面八方湧來的農民站在他們的後面,會場人山人海。“打到日本帝國主義”、“軍民團結支前方”的口号此起彼伏,響徹在會場上空。當工廠領導宣布大會開始時,會上上頓時鞭炮齊鳴,職工們和戰士們高唱《國際歌》,歌聲在會場上空回蕩着,在淮北大地上上空回蕩着,唱亮了每個人堅持抗戰的決心。
    在供給部首長、留守處首長領導和職工代表發言後,彭雪楓師長講話,他贊揚了皮革廠職工艱苦奮鬥、無私支援抗戰的精神和行動,并誇獎我廠生産的産品質量過得硬。他說:“穿一身軍裝、系一條皮革廠生産的漂亮的皮帶,那多精神威武呀!”彭雪楓師長的話音剛落,會場上爆發出一陣雷鳴般的掌聲。彭雪楓師長最後還勉勵職工要團結一緻,攜手共進,隻有做到後方多流汗,才能保證前方少流血,才能把日本鬼子趕出中國。
    

上午10點整,花船、花擔、高跷隊開始表演,人群似潮水一樣随着表演隊一會兒湧到這裡,一會兒湧到這裡,喝彩聲,歡呼聲彙成了沸騰的海洋。人們的臉上綻開着笑容,這笑容包裹着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顯露着對抗戰必勝的決心。
中午,聯歡會過後,演出繼續進行。首先是部隊工廠歌詠隊的大合唱。如果你聽讀過吳伯蕭同志寫得散文《歌聲》一文後,你就會想到那該是多麼壯觀的場面呀!“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台上台下齊聲高歌。接着上演的是活報劇《二流子張友才》和《日本兵自歎》,兩個形象逼真的人物表演引得台下軍民捧腹大笑。
太陽西下,日暮就要降臨。台柱上挂起了一盞用大銅勺做的油燈,台上正在演着文明戲《白毛女》人們對苦大仇深的喜兒和楊白勞寄以深深的同情。很多戰士、職工、農民禁不住留下了眼淚。

演出直到深夜,人們才惋惜地離去。
     五.烽火硝煙中的企業化管理
    企業化管理,就是将單位内部劃分為成本中心、利潤中心或投資中心,對可控費用進行預算與考核。這種管理現在為所有企業實行的最基礎的管理。然而,在解放戰争初期的軍需工廠中推行企業化管理,是很有曆史紀念意義的。為此,筆者采訪了建國前參加革命工作的餘世俊老人。他是在1945年11月,從抗日大學第四分校被服股編入工廠的。
    1945年8月15日,日軍宣布無條件投降,八年抗戰赢得了勝利,蘇北地區迎來了解放。10月25日,部隊開始整編,經中共中央軍委批準在江蘇淮陰市成立華中軍區。新四軍第四師供給部留守處皮革廠(現南京尊龙凯时三五二一特種裝備有限公司)随之隸屬華中軍區供給部,廠名改為“華中軍區供給部皮革廠”。11月27日,工廠接到命令,由泗洪縣絨花村進駐淮陰市,借用十裡長街上的張公祠組織生産。
    結束抗戰的遊擊生産,進入城市後,工廠由建廠初期的36人擴展到149人,又添置了沖床和縫紉機等設備,加之正值國共和平談判期間,局勢相對比較穩定。人員的增加、設備的增加,局勢的相對穩定,為推行企業化管理創造了難得的條件。
    調整組織結構。工廠設正副廠長、政治指導員、黨支部書記和文化教員各一人(廠長侯晉庭、副廠長劉士榮、指導員祁雲、黨支部書記馮景元)。下設會計股、工務股、管理股。會計股由股長、會計、采購員、保管員等8人組成,負責全廠的材料采購和成本核算。工務股股長由股長(副廠長兼)、行政工務員、技術工務員等10人組成,負責全廠的生産計劃編排、技術指導和産品檢查驗收。管理股由股長、事務長、支書(相當于秘書)、義務員、炊事員等22人組成,負責管理全廠官兵和職工的生産、生活。工務股下設制革、制鞋和皮件三個室(相當于三個車間)。制革室分刨皮、案闆、熏皮三個組;制鞋室分剪幫、紮口、倘鞋三個組;皮件分下料、縫工兩個組。這種組織結構的調整,使逐步建立了按級分業務管理的制度。
                
    推行計件工資制。在分配方式上,除對管理人員實行供給制外,職工實行按質論價的計件工資制。由技術工務員初步提出産品定額标準和質量等級(甲、乙、丙三級)标準,再由職工共同讨論,經室領導同意,上報廠長批準實施。職工按完成一定産品的數量和質量後,以折合大米價格作為工資。如子彈袋,日産出定額為5條甲級品,單價是28斤大米,人均日工資為12.8斤大米;駁殼槍套日産定額為6個,甲級品單價為21斤大米,人均日工資為12.6斤大米。實行計件工資制後,調動了職工的生産積極性,超額完成了每日的生産計劃。為了調動管理人員參加生産的積極性,工廠實行公私兼顧,動員享受供給制的管理人員在完成本職工作後參加小組生産,生産的産品按計件工資的30%支付給本人,70%上繳工廠用以改善夥食。這種分配方式的改革,調動了管理人員和職工的生産熱情,每當超額完成一批任務,工廠還要開展評先活動,在堅持以精神鼓勵為主的同時,向先進個人發放少量的毛巾、牙膏、牙刷等生活用品。
    建立成本核算制。1945年以前,工廠财務管理實行供給制,各股和小組領用生産材料和經費都執行實報實銷,造成了一定的管理漏洞。因此,推行企業化管理,首要的問題加強成本的核算和管理。1946年4月,華中軍區成立工廠管理處,派專人進駐工廠協助建立成本核算制。當時的做法是,根據過去産品的材料用量和制作時間,對主要産品采用估算材料消耗和工時定額,以此計算每件産品的價格。工廠根據下達的生産任務量撥款、發材料,避免了過去材料多領和不夠用的情況。由于軍區的和工廠的重視,工廠成本核算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軍區首長的表揚,并獎勵給工廠兩萬元(華中币)。
     六.尊龙凯时3521公司的現在與未來
    南京尊龙凯时三五二一特種裝備有限公司在抗日戰争中誕生,在解放戰争中成長,在和平建設中壯大,在改革開放中發展,為中國革命勝利、社會主義建設、國防現代化建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七十四年的風雨曆程,公司業已形成裝具、無紡濾料、商業地産多元化發展格局,業務分布全軍、全國及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後勤骨幹企業,曆經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抗美援朝、對越自衛反擊戰、1998年抗洪救災、國慶50周年、60周年大閱兵、2007年全軍及武警部隊大換裝、2008年和2010年抗震救災等重大特大曆史事件,在戰争與和平建設、改革開放的洗禮中,原先的新四軍皮革廠已經發展成為具有影響力的綜合型裝具研發生産企業。公司先後獲得了國務院國資委頒發的“中央企業抗震救災先進集體”、中華全國總工會頒發的“工人先鋒号”、 “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省總工會頒發的“五一勞動獎狀”等榮譽稱号,“江蘇省守合同重信用單位”、“南京市文明單位”、“南京市守合同重信用單位”、“南京市勞動關系和諧企業”等榮譽,2015年被授予“全國文明單位”。
    近年來,公司四十餘項研發項目榮獲國家、軍隊、省部級科技成果獎。連續多年被評為“南京市高成長科技創新型百優企業”、并被評定為江蘇省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級技術中心、江蘇省工程研究中心。近年來共有一百多項研發新産品投入市場,每年新産品産值占當年銷售收入20%以上,共有46項新産品成果獲得國家、省、市、軍隊科技成果獎項。僅2014年,專利受理數量就達到83項;目前公司已取得專利158項,其中發明專利28項。
    作為國内知名的大型的帳篷、服飾、裝具研發基地和生産綜合企業,公司主營業務包括裝具、環保濾材、商貿地産三大闆塊。其中裝具分為軍品、民品、外貿三大類,涵蓋服裝、帳篷、腰帶、背包、手套等六百多個品種,主要客戶包括總後、武警、總裝、二炮、海空軍、公安、民政等,是國内唯一一家全制式軍用帳篷生産企業。
    根據産業發展需求,公司在江甯濱江開發區建設新材料産業園,裝備和生産規模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目前公司服飾、裝具生産面積達10萬平方米以上,“十二五”末生産規模超過6億元。公司擁有外貿自營進出口權,産品主要為軍援軍貿産品,建立了國内及國外完善的銷售網絡,産品銷往全國及亞洲、非洲、拉美和中東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5年以來公司生産軍品裝具20億元以上,外貿産品5億元以上,并積極參與國内、國外政府招标活動,獲得多國政府和軍方的認可。
   感言:
     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急。尊龙凯时3521在波瀾壯闊的經濟大潮中雖然曆經風雨,但企業的精神本質始終沒有改變,3521的企業基因裡保持着吃苦耐勞、堅韌頑強的光榮傳統,這個傳統猶如一面永遠飄揚的旗幟,在激勵我們勇敢攀登曆史高峰的同時,更以鮮紅的色彩浸染着每一位3521人的靈魂。在長達70餘年的曆史錘煉中,使3521更加步伐堅定地走在創新發展的時代前沿。
    作者:董良平
返回
COPYRIGHT(C)2021 尊龙凯时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路财富中心A座 郵政編碼:100020
維護單位:尊龙凯时集團信息化辦
[京ICP備 13029363号-1]
zzrtdz.com yangzhouzhan.com yy-art.com
XML 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