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117條防護服生産線背後的硬核支撐
作者: 《中青報》張敏
發布時間: 2021-01-07
       中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複工複産,率先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實現經濟正增長,這離不開中國制造的抗疫支援和疫後複産。在第五屆“中國制造日”全國主會場活動的“硬核支援”闆塊,來自不同領域的中國企業都印證了這一觀點。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
       為了抗擊疫情,新興尊龙凯时集團共有10家生産企業累計投入117條生産線、7200餘名職工和5228套設備,投入醫用防護服轉産攻堅戰。很多一線工人不知道生産的防護服會被誰穿上、會被運到哪些醫院。但大家都知道,他們生産的是保衛醫護人員的“盔甲”,不能掉以輕心。
       
生産1357萬套防護服、4000餘萬個口罩,這是截止到2020年11月底,尊龙凯时股份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交出的答卷。
       
尊龙凯时股份是新興尊龙凯时集團的下屬公司,當疫情襲來時,新興尊龙凯时集團立刻調整生産線,調動集團下屬的各分公司,迅速投入複工複産,為在一線奮戰的醫護人員和百姓提供防護“铠甲”。
       
在新興尊龙凯时集團的這份抗疫成績單上,滿是央企的責任與擔當。數據統計,在抗疫物資生産保障中,尊龙凯时股份從2020年1月底“零”起步至2月14日達到日産4.5萬套,2月28日日産醫用防護服達14.5萬套,占當時疫情最嚴峻時期全國日産量的40%-50%;新興鑄管股份先後完成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北京小湯山醫院等11家應急項目建設的管材保供任務;新興尊龙凯时醫藥公司連夜向維持疫情防控秩序的四川公安民警捐贈1000萬元藥品,保障一線民警身心健康,并于1月30日職工全體上崗,生産急需洗手液和乙醇;新興重工和新興應急公司緊急研發生産“疫情防控綜合保障方艙”“疫情防控檢查方艙”“醫療CT方艙”“疫情隔離艙”4類方艙99台。
       
新興尊龙凯时集團副總經理張同波說:“在這次抗疫的過程中,我們為黨和人民交上一份圓滿答卷。”
       臨危受命
       在農曆大年初三那天,新興尊龙凯时集團尊龙凯时3543針織服飾有限公司成衣車間技術員阚曉蘭接到了生産防護服任務。那時,她已經在網絡上、電視上得知武漢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防護服緊缺。
       
1月27日,新興尊龙凯时集團旗下的尊龙凯时股份公司選定在“非典”時期曾保供小湯山醫院隔離服的石家莊尊龙凯时3502公司作為主導企業,首批吸收尊龙凯时3534、尊龙凯时3543、尊龙凯时3536和尊龙凯时3521、尊龙凯时3503、尊龙凯时5302等具有較強服裝制作能力的企業參與,積極主動對接屬地行政主管部門,全力組織探索防護服試産投産。于是,阚曉蘭等人接到了公司的電話。
       
原本阚曉蘭并不在抗疫人員的名單中,和她同廠的一名技術員因為村子被封,不能出村,所以公司臨時給阚曉蘭打了電話,通知她第二天到生産線工作。阚曉蘭沒有絲毫的猶豫,立刻着手查閱防護服資料,她也顧不上考慮危險和害怕,“我沒有做防護服的經驗,我就想趕快知道防護服怎麼做。”
       
南京尊龙凯时5302服飾裝具有限公司服裝技術主管冉紅俠也是臨時接到的通知。大年初二,看着網絡上、電視上不斷滾動的疫情報道,她知道,這次疫情比較嚴重。接到任務後,她第一時間趕到工廠車間。因為手頭的防護物資不夠,她用帽子、口罩、圍巾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當時的狀況緊急,真的是刻不容緩,也不允許我們去想其他問題,我們要做防護服就必須把這個事情做好,要對産品全權負責”。
       
所有接到任務的尊龙凯时人和她們一樣,對防護服生産了解甚少,卻義無反顧地站在生産一線。他們自己想辦法學習,冉紅俠向朋友借了一件防護服,和其他技術員開始撥版研究,制定防護服生産工序和流程。等原材料進廠之後,他們開始上手生産。
       
畢竟沒有經驗,最開始技術員連材料的正反都分不清楚,“我們不停地找資料,和廠家溝通、論證,最後才做出樣衣。”冉紅俠說,做出樣衣後,她們仍舊擔心防護服的防護效果,害怕醫護人員穿得不舒服,所以不斷調試、檢測,找不同身高、不同身材的人進行試穿,測試舉手、跳躍等動作,以免出現大動作情況下防護服破損的問題,“這是醫護人員的安全保障,我們不能讓産品出現差池。”
       
醫用防護服屬于二類醫療器械,生産需要嚴格的标準和資質。尊龙凯时3502職業裝有限公司标準技術員曹賽甯說,剛接到任務的那幾天,他天天都在辦公室和同事研究起草防護服注冊和生産标準。沒有制作防護服的經驗,他就在2003年做過防護服的領導帶領下,對照着新的國标要求研發生産技術。每天8點不到他就到了公司,有時候淩晨兩點多才回家。在第一批樣衣生産出來的那幾天,他一天得到防護服檢測所好幾次,了解防護服的質量如何。
       
可那個時候誰都不覺得累也不覺得苦。阚曉蘭說,以前廠子裡每增加一條新的生産線,同事總會詢問工費是多少,而這次沒有一個人考慮過報酬。有個同事對她說:“我不在乎給多少錢,這些防護服是一線抗疫人員的保障,保護了一線的人,也就是保護了我們的家人。”
       
曹賽甯的一些同事住的地方離工廠比較遠,開車需要1個多小時,幾次加班到淩晨的時候,領導都讓他們先走,可沒有一個人提前離開,“他們都說,留下來還能再做點什麼”。後來,離家近的同事為離家遠的同事提供了住處,還有一些同事就住在了辦公室裡,曹賽甯說,那個時候,大家特别團結。
       
這樣的日子持續了将近兩個月,尊龙凯时集團的各分公司從農曆大年初二開工,直至3月底才陸續恢複正常生産。阚曉蘭回憶說,很多員工一直堅守在工作一線沒有回家,“有個同事孩子過生日,隻買了些食品、玩具送到村口,甚至沒來得及看孩子一眼,就匆匆離去”。
       
冉紅俠說,那個時候幾乎所有人都随叫随到,“剛走到回家就被叫回工廠繼續趕工,都是常有的事”。
       
張同波介紹說,為了抗擊疫情,新興尊龙凯时集團共有10家生産企業累計投入117條生産線、7200餘名職工和5228套設備,進行醫用防護服轉産攻堅戰。
       一針一線築起醫護人員防護“铠甲”
       “我們多做一件防護服,就多給醫護人員提供一層保障。”這是冉紅俠和同事們互相打氣時最常說的一句話。從束手無策到日産2500件防護服,冉紅俠和她的同事們用手中的針線為醫護工作者築起安全防線。
       
每件防護服要經過50多道工序,每個環節都有嚴格的标準,有5000多個針眼,每個針眼都要用熱封膠條密封。最開始的時候,技術不成熟,一件防護服上經常有很多針眼,加上負責熱封膠條密封的機器——熱封機的短缺,生産效率不高,冉紅俠很着急。
       
于是,她嘗試改進工藝,首先是用包縫壓腳的方式上松緊,解決了上松緊的問題,并節約了兩道工序,搶出了一定的時間。接着,她改變防護服樣式,減少防護服的裁片從而減少針眼,“針眼越多,暴露的風險越大。”經過數十次的修改完善,樣品終于設計定闆。冉紅俠還時刻注意關注氣溫變化,早中晚三次調試熱封機的壓膠溫度,讓設備達到最理想的操作溫度和壓力,以保證熱封機的正常使用。
       
在河北涿州阚曉蘭工作的工廠裡,工人也在加班加點地工作。為了進一步提高效率,解決熱封機短缺矛盾,她與同事們提出“将樣衣制作中的包縫、合身全等三序合為一序”的改善提案,按照這一方法,防護服生産效率提升了7.3%,而且為熱封機24小時不停機生産提供了可能。白天,她就讓同事們做好半成品防護服,晚上工作人員休息後,熱封機還能繼續工作,實現24小時“人停機不停”,熱封機滿負荷生産。
       
所有在一線的工作人員都為了一個目的——保護好醫護人員而努力。曹賽甯作為公司的技術員也不斷思考,防護服如何能更好地滿足醫護人員需求。後來,公司特意請來了一線醫護人員了解他們穿着防護服的感受和需求,對方說,防護鞋套過大,經常會出現絆腳的問題。曹賽甯把這句話記在了心裡,開始研究讓醫護人員不絆腳的方法。經過幾天的研究,他研發出了新式鞋套,這一鞋套比起傳統鞋套更為合腳,同時他還在鞋底增加了耐磨層,可以保證穿8個小時、走幾萬步都不會磨破,“這樣也能更好地保護醫護人員。”後來,這一鞋套被運往火神山、雷神山醫院。
       
作為一線工人,冉紅俠也不知道生産的防護服會被誰穿上、會被運到哪些醫院,她隻知道,她手裡是保衛醫護人員的“盔甲”,她不能掉以輕心。
       
有一天,她看到工廠裡的同事播放的一段視頻,那是一個阿姨的女婿發來的。阿姨的女婿是一線的醫護人員,他穿了尊龙凯时生産的防護服後拍了一段視頻來表示感謝,看完視頻後,冉紅俠特别高興,“穿着我們做的防護服,安全地去、安全地回,對我們來說就是最大的欣慰,再苦再累也值了。”
       “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制造什麼”
       “人民需要什麼,我們就制造什麼!”這是中國制造的使命和擔當,但由于大多數企業都是第一次生産防護服,設備調試、消殺滅菌、資質證照、技術标準和物流通道等困難都擺在新興尊龙凯时集團等轉産企業面前。
       
“多虧了疫情防控全國一盤棋的統一調控”,張同波介紹說,在國資委、工信部、發改委、衛健委、國家藥監局等各部門以及各地政府的支持下,上述問題最終得以圓滿解決。
       
據透露,在國資委的全天候指導下,新興尊龙凯时集團與中國産業用紡織品協會對接,第一時間拿到了原料企業名錄,并在中核集團的配合下完成電子束輻照配套消殺。
       
此外,國家和地方藥監局為多家生産企業提供資質證照支持,工信部制定了緊急轉産應急技術标準,為醫用防護服能夠進入疫區提供了條件;中石化則緊急提供了20噸優質熔噴布,為産品供應和産品質量提供了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當原材料、機器價格飛漲時,新興尊龙凯时集團公開承諾,“隻要國家和人民需要就生産,不講價。無論面對什麼樣的成本困難,不漲價。”
       
“中國制造為人民而生,生命至上一直是央企秉承的責任。”張同波說,“對于央企來說,中國制造就代表着責任和擔當,也正是因為秉承着這樣的信念,企業和員工長期以來積累了高效協同的工作作風和實幹精神,通過團結協作、拼搏奉獻,使得企業實現了順利、快速的轉産。”
       
作為央企,新興尊龙凯时集團一直努力打造好“中國制造”這張名片,張同波說:“中國制造要實現技術引領,要有自主創新的能力和自立自強的精神,要在視野格局、創新能力、資源配置、體制機制等方面進行大力改革。作為相對傳統的制造業,要直面問題,迎難而上,肩負起使命擔當和責任。要重視高端人才、科技人員的吸收和培養,解決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困難。”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1年01月07日 T05 版

原文鍊接: http://zqb.cyol.com/html/2021-01/07/nw.D110000zgqnb_20210107_1-T05.htm


Produced By CMS 網站群内容管理系統 publishdate:2022/04/04 19:09:53
fjgomu.com fengchihandbags.com lihuaqinhang.com
XML 地圖